NY∕T 2720-2015 水稻抗纹枯病鉴定技术规范(农业)

ID

1C994EB29FD1452FB96F17F798DDBE78

文件大小(MB)

0.29

页数:

15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1-12-24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65.020,B 16 NY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,NY/T 2720一2015,水稻抗纹枯病鉴定技术规范,Rules for evaluatioo of rice for resistaoce to sheath blight,(Rhizoctonia solani K旧10),2015-05-21 发布2015-08-01 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,前言,本标准按照GB/T 1. 1二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,NY/T 2720-2015,本标准起草单位:中国水稻研究所、中国农业大学、扬州大学、华南农业大学、福建农林大学、浙江,大学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黄世文、王玲、刘连盟、郭泽建、潘学彪、周而勋、鲁国东、王政逸、陈旭君、左,示敏,I,NY/T 2720-2015,水稻抗纹枯病鉴定技术规范,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、材料苗期和成株期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方法和评价方法,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品种、材料抗纹枯病鉴定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,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,GB 4404.1 粮食作物种子第1 部分:禾谷类,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,GB/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,GB/T 8321( 所有部分)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,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,NY/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,NY 5117 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 1,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,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所引起的为害地上部分以叶鞠、叶片为主产生云纹状病斑,症状的水稻病害,3. 2,融合群anastomosis group,引起水稻纹枯病的立枯丝核菌(Rhizoctonia solani Kühn) 是以菌丝融合型为基础所构成的群体,凡是两个菌株的菌丝能发生融合的则归于相同的融合群,3. 3,苗挺高straighted seedling height,从土表至水稻秧苗拉直后最高叶尖的高度,4 试剂与材料,本标准所用试剂在未加说明时均采用分析纯试剂。实验室用水应符合GB/T 6682 中规定的三级,水要求,4.1 PDA 培养基,称取200 g 马铃薯,洗净去皮切碎,加入1000 mL 水,煮沸20 min~30 min ,纱布过滤,补水至1000,mL ,再加入18 g 琼脂和18 g 葡萄糖,搅拌均匀,高压灭菌(121 0C , 20 min) ,4.2 PDB 培养基,NY/T 2720一2015,称取200 g 马铃薯,洗净去皮切碎,加入1000 mL 水,煮沸20 min~30 min ,纱布过滤,补水至1000,mL. 加入18 g 葡萄糖,搅拌均匀,高压灭菌(1 21 0C ,20 min) ,4. 3 培养基A,稻谷用清水浸泡24 h 后,冲洗干净,装入250mL 锥形瓶中,每瓶中装人稻谷占瓶体积的1 /3,高压,灭菌(1 21 0C ,20 min) ,4.4 培养基B,将木质牙签剪成O. 8 cm~ l. 0 cm 长,纵劈为二,单层平排于直径9cm 培养皿中,每皿加入适量的,PDB 培养基(液面高度刚好淹没短牙签) ,高压灭菌(121 0C ,20 min) ,5 仪器设备,5. 1 恒温培养箱: (28 十2) oC ,5. 2 显微镜:物镜头10 倍~100 倍,5. 3 电子天平:感量0.01 g ,5. 4 高压灭菌器,5. 5 超净工作台,6 苗期抗病性鉴定,6. 1 接种体,接种体为立枯丝核菌AG1-IA 菌丝融合群,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,6. 2 试验材料,6.2. 1 种子质量,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.1 常规稻或杂交稻一级种标准,不应带检疫性病虫,6. 2. 2 播种,选择饱满度一致的试验材料种子,经3%过氧化氢榕液浸种1 d 后,用清水冲洗后再浸种2 d ,放入,垫有两层滤纸的培养皿中,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0 0C 催芽。待胚根长至0.5 cm 时,选择芽长一致的种子,播于装有灭菌土的塑料育苗箱中(长45 cmX 宽35 cmX 高10 cm) 。按宽窄行点播,同一品种窄行3cm ,不同品种宽行5cm ,种子表层覆1cm 左右的灭菌土。每重复每份试验材料播10 株苗。采用随机区组,设计,重复3 次。每50 份试验材料设附录B 中已知抗性的对照品种,6. 2. 3 育苗,在180C~280C 的室外自然光照下育苗,幼苗应生长健壮、一致。苗床土保持湿润,不能有水层,6.3 接种体,6.3. 1 接种体准备,根据试验需要选取附录C 的鉴别菌株作为接种体,将菌株移植到PDA 培养基的正中央,菌丝面朝,上,盖上皿,置于人工培养箱28 0C 培养48 h ,6. 3. 2 接种体繁殖,将培养好的病原菌,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 的灭菌打孔器,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,接种于培养,基A. 在培养箱中28 0C 培养7 d~ 10 d, 1 d~2 d 摇动一次,待谷粒表面布满菌丝后作为接种物备用,6. 4 接种,6.4. 1 接种方法,在水稻秧苗4 叶期,将带有菌丝的稻谷紧贴每株水稻小苗基部的两侧各放置1 粒(参见图D.l),6.4.2 接种后管理,NY / T 2720-2015,接种后将塑料箱置于温度为250C~300……

……